为何历代官员自称臣,天下长河等清剧中称奴才,有何区别?

热播剧《天下长河》中靳辅高士奇在康熙面前自称臣,纳兰明珠索额图等却是奴才长奴才短。古代历朝历代官员普遍都称臣,为何在清朝有了“奴才”呢?

为何历代官员自称臣,天下长河等清剧中称奴才,有何区别?

首先,“奴才”一词在春秋就已经出现了,是对待侍奉主人的下人的一种称谓。而骂人奴才是北方游牧民族粗话,是早在魏晋时代胡人传来的词语。意为无用之人,只配为奴,故又写作“驽才”。

为何历代官员自称臣,天下长河等清剧中称奴才,有何区别?

而“奴才”能在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清朝的典章制度上,留有一个特殊位置,是基于以下原因。

清人入关前实行的是落后的奴隶主制度,“严分主奴”是一个明显的表现。奴隶主家里都拥有大批奴隶,即后来的家养奴隶“包衣阿哈”。另在清入关前,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满族人都被编入“八旗”之中,这些旗人的衣食住行包括生杀大权都归旗主管理。因此旗主与旗人的关系,简单来说也是主子与仆人。故这两类人对自家主子,均自称“奴才”。

因此,虽说满人建立了清朝,但从奴隶制大跨步到封建制度,导致很多奴隶制的习俗还保留着,这奴才的称号便是如此。

为何历代官员自称臣,天下长河等清剧中称奴才,有何区别?

其次,在使用环境上来说,“奴才”和“臣”两种称呼,一开始算是约定成俗。在清早期,称呼较随意,尤其是汉臣。称呼什么都可以,甚至还有自称呼“我”的。旗人对本主称呼“奴才”;顺治康熙时期,逐渐形成汉官称臣,满族大臣以及加入满籍的汉人大臣称奴才惯例;雍正时期,开始打破惯例,满汉臣一律称臣,不过满臣在请安折子和内务府折子中依然自称奴才。

到了清乾隆时期,正式确定并形成制度。据《清史稿》记载,满文臣公事称臣私事称奴才,汉文臣公私奏事一概称臣。武臣无论满汉无论公私,一概自称奴才。

为何历代官员自称臣,天下长河等清剧中称奴才,有何区别?

两种称呼并行的终止,是在溥仪的宣统二年,开始废除“奴才”统称臣。不过,自民国之后,便也很少使用和提及了。

为何历代官员自称臣,天下长河等清剧中称奴才,有何区别?

因此,虽然在我们中国人的字典中,“奴才”是低于“臣”的,充满贬义。但在清朝,“奴才”却比“臣”更具含金量,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因此,天下长河中索额图纳兰明珠等满臣自称“奴才”来彰显地位,表达自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是宗室的“自家人”。

为何历代官员自称臣,天下长河等清剧中称奴才,有何区别?

生意营销3大宝:彩铃、定位、认证,一个也不能少,如有需要,添加 微信:xnc528  备注:3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2027791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lzz8.com/2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