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视频传送门:「大小马聊科技52(上)」
话题1、AI 到底和我们有啥关系?
话题2、价格战厮杀后,车企还能靠啥制胜?
话题3、Sam Altman和马斯克分道扬镳?
每周聊三个科技热点,我是小丹尼,我是大卫,我是电动 Emma。
我们先聊第一个话题, AI 到底和我们有啥关系?
之前很多观众留言想听我们聊聊AI,但最近几集嘛,我们请的这些嘉宾,其实都不是这个领域相关的,我们毕竟也是要照顾一下嘉宾擅长的领域,但结果照顾照顾着就照顾大发了。好多观众说我们恰饭,感觉被冤枉了。
最惨的事就是没恰饭还被说成恰饭。那今天就剩我们仨了,就可以畅所欲言聊聊 AI 了。我觉得有句话说得特别好:笨蛋还在被动地等待 AI 取代你的职业。那聪明人呢,其实已经开始主动使用 AI 工具了。
这句话是我说的,大师竟是我自己。
那我想问一下你们最近工作有用到啥 AI 工具吗?
有,很多,第一点就是我们在设计上就是日常咱们会做一些,比如说公司的宣传海报或者关于产品的这些。那这个我们现在就开始用 ChatGPT,加上 Midjourney 或者其他的所谓的图形生成 AI,效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它会给很多传统意义上我们想不到的创意点。
比如说一个节日海报,或者说因为我们做自动驾驶嘛,那跟我们自动驾驶相关的这些,比如说你把指令集输进去,它能生成很多很有意思的设计,甚至是我觉得就我今天还在跟我们设计师聊,我说这在毕业要是没点硬功夫,这肯定找不到工作。你因为你跟 Midjourney 比,你们基本上画画水平都是渣渣。
是的,我其实用的比较溜的 AI 功能,就是那种你知道,那种比较麻烦的搜索整理类的工作,需要摘要提取类的,其实是特别适合 AI 干。
比如说我想在某一个财报里找个数据,或者把历年的财报某个数据拎出来进行对比,这种我们人手去翻是很麻烦的,但是 AI 你问 AI 让它来帮你生成的,就可以做得又快又好。还有一种它特别适合的,需要模块化的一些创作工作,比如说让 AI 帮你写个离职申请,这种它都秒生成的,所以这是它能干得比我们好的。
最近反正欧美有一个很流行的 AI 功能,能够自动生成PPT。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我的一个朋友张抗抗,他给江苏银行做了个报告,这个卷王居然做了 200 页的PPT,我看里面的内容是干货满满的,但是它其实整个 PPT 的排版啥的就一点都不好看,所以我觉得这种活以后都可以交给AI。
我前段时间不是一直在出差,去日本、韩国,朋友带你去一些企业那,去这企业之前就在 ChatGPT 上让它给我做一个生成,就是这个企业的有没有负面新闻,给我做一个简短的介绍,然后给我做一个这个公司的创始人的介绍,然后它甚至可以把这个公司的 organizational chart 就是 o chart 组织架构图给你生成出来,就特别牛。这样就省得我就是开会的时候尴尬呀,对面坐人家副总裁,我以为是都不知道怎么办,对吧?
但我感觉是不是我们现在用的这种 AI 场景都还是比较的初级的?因为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已经拿这个变现了,他通过跟 AI 结合创作内容拿到了一笔千万级的融资。他的团队其实本来就是卖线上那种财经类的课的,就是在网上卖课的。他每天不是都要就是创作一些跟财经相关的内容去引流,人家才会进来买他的课。
他现在就把所有的这些引流内容都让 AI 去做,每天抓取财经的热点新闻,然后做一定解读,这个做出来的效果非常不错,比请普通的小编做的内容无论是效率、成本、转化率都要更胜一筹。所以他们现在的核心产品还是就是卖课,还是这课还是那些清华的老师做出来的,但是他大量拿来引流的这个内容产品就全部是 AI 生成。
这点挺有意思的,我跟你分享一下。前两天我有个小同事问我一个问题说,老板,这个有这么多的,就是所谓的信息搬运工,或者说有很多人把一本书给你读了听。那么像 ChatGPT 这种功能,它就是说比如说你问它一下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它很快给你生成一个结论性的观点。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就是说博主在生成观点呢,那会不会 AI 取代了,像比如说小丹尼这样的博主,或者说 YouTube 上很多博主。
后来我就想其实不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有人生产的信息,或者说这个观点,它本身是带有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偏见的,也就是说所谓的 seeing is believing 对吧?这个 believing 是咱们每个人的认知的believing,而不是说它因为客观永远不存在。
你哪怕就说一群人在一起开会, 6 个人开会,你让 6 个人总结老板说的什么,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对于老板的意思的理解对吧,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于同事之间的关系的微妙的理解,那我不喜欢他,我可能把他那些事情说得不好一点,那我喜欢谁,可能把谁的观点就抬一抬,所以都是 bias 的,所以我们又会在一种有偏见的状态下进行重新的筛选。
这个时候又变成了我们对价值观的筛选,我们对于这个情感喜好的筛选了。这个我觉得 AI 永远不会取代像博主,像这些内容创作者,或者说这种 key opinion leader。
刚才大卫说到偏见,我最近在听那个看理想,梁文道他们提了一个观点,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关于中立和独立的区别。我觉得我们作为这种博主,我们要做到这种独立,独立就是会有自己的偏见,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其实不需要做到中立,就是说我们有的时候需要,比如说支持,比如说某个国家在某件事上作为中立的选择。
但是我们作为博主来说,就不一定就是要完全的中立,我们其实是更需要独立,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觉得这个还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以后我们尽量晚一点能被 AI 取代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有刚才你们说到关于 AI 变现啊,其实我发现最近还有一个挺逗的那种变现方式,它不是卖这种金子,而是卖这种就挖金子的铲子的。
我看最近有什么视频号啊,就说如何用 ChatGPT 挣到 300 万,然后就同步它怎么挣钱的过程吧。比如说他通过 ChatGPT,问它什么中奖号码出现的可能性最多,结果他花 1000 块钱去买彩票,最后兑换出了 150 块,别看他亏了,这个流量是赚到了嘛对吧?
所以就一直在直播说,诶,这次彩票没买中,我再下次试试足彩什么的,反正就大家都知道这个,都很关注这个AI,但我就告诉你我怎么通过这个 AI 赚钱,最终赚没赚到是一回事,反正我流量吸引到了对吧?最终没有通过买彩票赚钱,但是通过这个流量赚到钱,这也是赚到 300 万了,这个是比较擦边球的这种赚钱方式,但确实现在有一些 AI 的工具能帮你间接地赚到钱了。
比如说除了 ChatGPT 这些大的工具,我最近也在关注一些创业公司做的这些产品,比如说有个叫descript.com,其实它就是帮助你去做这种音视频剪辑的,比如说它可以自动地把一些嗯嗯啊啊的这些,像我们大小马经常会录错,然后录口头禅,它能自动帮你去除。
这个其实没什么特别新鲜,就是像国内有一些剪辑软件,我知道已经能做到了,我觉得最好的一个功能点了,其实就是说它能模仿你的声音,再去帮你补录,这个太有用了对吧?比如说我们给甲方交差的时候,这句话他觉得我们少说了,如果找话筒重新录的话,其实会有这些环境因素或者是情绪因素,就会录的插入进去比较违和,大家一听就知道是补录的。但是如果用这个软件,它自动模仿你的声音,包括结合上下文,它去克隆你的声音,再去读一个类似的这个语句的话,就我觉得这个还是很刚需,挺厉害的。
还有就是你相当于你只需要说一句话,后面的通篇都让它来读。这个就很牛嘛,可以节省你很多时间。还有我还挺好奇你说的这个软件,刚才我不是说已经有那种软件可以帮你生成 PPT 嘛?那现在有没有很成熟的,能够帮你通过你的文案生成比较好的视频的软件?其实之前会有,但是效果都非常不好。就跟比如说自己做的视频比,那可能是 1 和 10 的区别。
我们可以利用 Midjourney 或者其他的这种图像生成工具,像这个 DALL·E,还有 imagen,还有那个另外一个叫 stability。
stability.ai 我们可以生成一些图片,软件是可以帮我们去补帧的,它可以把你中间缺失的帧补齐。就像比如说我们要画一个漫画,对吧?有关键的每一个 storyboard 上有几帧,它可以把你这中间的帧给你补齐,这个就很厉害了,这个基本上就可以做动画片了。
这个确实,我还看到有一些软件,就是它,比如说你录的是 30 帧每秒对吧?但是你可以把它,这个放慢,但是正常情况下你放慢它是很跳帧,它就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就把它补帧,这样就慢动作就不是感觉跳来跳去的,其实也是有刚需的。
大家最近比较关注的重点都是说如何去使用这些工具,但我觉得现在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我觉得是关注那些大公司怎么把这些人工智能做成了这种平台化的产品。就比如说刚开始 OpenAI 它出 ChatGPT 的时候,确实是这个,大家比如说用对话框聊来聊去,然后觉得还挺聪明的,虽然有一些常识性错误,但是确实已经有突破口了。
但是我觉得微软比较厉害的一点就是大家都知道它投 OpenAI,但后来它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就是它把 OpenAI 的 ChatGPT 这些功能结合到自己的产品上面,全家桶特别牛逼。
对 Copilot,然后呢我觉得这个是第二步,我觉得第三步更重要一点,就是说它其实想做成那种类似 iOS 的平台,相当于就把 ChatGPT 的这些能力,结合它的微软云服务,我觉得这个其实是很厉害的一点。之前大家有对微软的一个误区,就是说当时微软在投资 OpenAI 的时候,大家以为就是说直接就把自己的云服务给 OpenAI 去作为独家的云计算供应商,但其实它不只是想要拉一个客户,其实是想拉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
当时就是 OpenAI,它其实也没有花多少钱去用微软的云服务,但是后来相当于微软把它云服务和 OpenAI 的这些大模型去结合起来,做成这种平台型的,以后说白了就是想要让这些创业公司能更多地去继续使用微软的云服务,而且是有相当于大模型的 OpenAI 独家功能支持的这种云服务,我觉得这点是非常厉害的。相当于对让更多的这些创业公司能用上这些大模型,我觉得这个是很厉害的一点。
而且这些产品你想,我们掰开手指头数我们在办公室里一天用的最多的东西,除了早上签到那个事以外,就是 office 全家桶,还有整个的开会的系统,还有我们内部的就是咱们这个 IM(即时通讯) 内部公司聊天的聊天工具,反正它是个封闭的网,它是跟外网是不太能接的。这种产品实际上我觉得都可以用大模型直接给它一锅端了,就是不用做得特别分散。
而且我还想重点关注一个问题,就是说未来以后中国会有哪家公司会成为类似微软这种就在人工智能,比较领先的。那中国这边呢?我们作为用户来说,因为各种各样原因,不可言说的原因,我们可能就用 ChatGPT,其实是不太方便了对吧?包括用微软这些服务,其实跟你在国外去使用还是体验差别挺大的。
目前我在关心中国有哪些公司可以做出类似微软或者 OpenAI 的这种产品和功能,或者是刚才我说的就是不只是工具,而且还能做成平台性质的这种是最近其实发这种大模型还是挺多的,比如说我看即刻有一个叫潘欣的哥们,他就说中国这大模型推出了速度和数量,真是令美帝的望尘莫及,哈哈哈。
这确实是,各种大模型我觉得都看花了眼,但最近我重点关注了一家公司,就是阿里。那为什么关注阿里?大家其实都知道,我是一直是很推崇段永平的,段永平之前重点投资的是腾讯,但是最近他其实也是在雪球上分享,就是说最近开始重点关注阿里,包括他自己也买了一点,所以我想重点看看阿里到底做了什么新动作。
因为我知道段永平他关注的肯定不是这些阿里的电商业务,因为他自己也是拼多多的早期股东,但是最近他其实重点关注的阿里。那我看最近其实阿里也是做了两场发布会,一个是它的 2023 年的阿里云峰会,还有一场就是钉钉的 2023 年春季钉峰会,其实都是和他们要做的人工智能产品相关。我不知道这两个发布会你们看了吗?
我简单看了一下,我其实是钉钉的重度用户,因为我们公司就用这个东西用了很多年,它上面有很多组件,就是我日常在用的这些组件,其实说实话,但是我不具备特别的典型性,因为我都是审批别人才给我汇报,就我已经不想。
其实像一些协助的办公软件,包括飞书、腾讯文档、钉钉他们的强项都不太一样,就这些我都有用过,飞书主要是适合这种多人协助文档类的。腾讯它的腾讯文档的强项就是它跟微信是比较容易的绑定,所以它入口就更便捷。钉钉我觉得是基本上你所有能承托多人协助的功能都给你做掉了。
当时我们在挑的时候为什么挑了钉钉?而且我们那时候是应该是付费的版本,就是我又想让公司有一部分的外部性,又不想外部性那么多。我就觉得腾讯企业微信它的外部性太强了,因为它跟外界加的时候,普通人的微信也是可以加它的,那这样你怎么保障你的公司的很多东西不流到外面?或者说你上班的员工是能全身心的 focus 在公司内部的事情上的,所以当时我对这个有一点担心。
而且阿里还有一点就是独特的优势,就是它其实在中国云服务的市场,目前阿里云是排名第一的,在这个市场份额方面是36%。这个也是刚才我说的,它有希望做成这种云服务,结合现在的这个大模型,能成为这种平台性的公司,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关注。
它其实跟我们公司合作还蛮紧密的,因为我上个月被阿里有幸邀请到杭州整个自动驾驶的一个加速营,所以我能感受到他们在整个云服务上面是每一个垂直的 segment,是很用心在做的,哪怕是自动驾驶这一个模块,他们有很多人我觉得他们是蛮懂的,就是地图标注然后怎么做真值,它是专门来针对你的产品来服务你的,而不是说我给你一个服务叫做云。那你自己看着办,就不是那种。
而且有一点就是我看这个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 CEO 张勇,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还挺有意思,就是说面对 AI 的时代,所有的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次。大家都知道阿里其实有巨多的这种产品线,其实我觉得都是可以结合它这次发布的通义千问,然后再重做一遍,那钉钉就是属于其中之一。
包括这次我看钉钉发布了一些落地场景,其实就非常类似微软的 Copilot,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比如说你可以就是通过这种 IM(即时通讯) 摘要,比如说我们今天开会聊天,它可以就把这些我们聊天的摘要生成出来,这样的话大家就不需要完整地去听嘛,想要拿关键的信息就看摘要就行。还有就是比如说你可以就用这种文档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表,其实这些都跟之前微软发布的 Copilot 都还是挺类似的。
还有这种拍照去生成业务的应用,包括口碑生成、投票应用,这些功能都还挺有意思的。如果你直接能在钉钉里输入一个斜杠,就相当于把人工智能的功能调用出来,就直接可以很快速地应用,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挺关键的。而且它本来。
就有6亿人在上面办公协作,在钉钉上面,你用一个很简单的功能就把它唤醒的话,这个其实铺开还是比较容易的。
钉钉有一些你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来去生成一些更为复杂的应用功能,我觉得还挺好用的。比如说你可以生成一个工单管理的系统,或者是门店巡检客户的信息管理系统等等,甚至你就还可以通过手绘一个表单,然后你再拿手机去拍照,自动地生成一个应用,我觉得这种功能还是挺方便的。
用自然语言或者拍照的这种方法去生成应用也是降低了这种普通人,比如说没有编程代码能力的门槛,这个其实就改变了整个人机交互的方式。比如说我之前学的软件工程的,感觉之前可能学的很多编代码的能力,都是现在人工智能直接自动地就完成了,那工作中像人与人的协同或者是开发过程,也越来越多的会被机器来去取代。这样的话你的整个产品的设计、交互方式,甚至产品的架构都会发生变化。这个我觉得是阿里或钉钉在背后下的很多的功夫。
我觉得就是一个人工智能的能力,它最好附着在几类产品上,其中当然有一类是搜索框,这个毫无疑问是咱们人类获取信息的这个一个窗口,另外一类就是IM,就是聊天框,因为聊天框它得天独厚,你在那里你就开始思考语义信息了,就是我要怎么说我要干什么。所以把一个这种 GPT 模型嵌在这个里面,然后又跟工具包相连,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牛叉的创意。
当然这个创意本身刚开始是微软做出来的,你像 Google 就是把它放在这个搜索框里,但是这个现在微软又把它也把它放到搜索框里,所以我觉得国内能把这个东西做好的除了百度。
但是百度那个东西我说实话体验完了,有点呵呵了,所以我特别期待说在 IM(即时通讯) 框里面,就是说阿里能给我带来非常多的这种惊喜,而且我觉得就是 IM 框,就是这种聊天框的形式,是我日常用的频率最高的。如果我们数一下咱们日常的所谓的用互联网产品的形式,一个是搜索,用搜索就包括咱们搜索信息或者在地图上去找东西,这是一类。
第二类就是咱们的购物的频次,就是我们去shopping。第三类就是IM。那其实阿里因为它也有钉钉,它又有阿里其他系列的产品,所以它其实在我刚才说的这三个品类当中,它已经占了两个了,就是钉钉的工作 IM,还有它的整个的shopping,就是购物的体验。
我还想到一个点,就是说在国内和国外这些公司,它把 AI 应用上来的切入点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比如说像国外它 ChatGPT,它刚开始就是面向大众的,而且那个范围扩得很大的。很多人第一次用它其实都是把它当做一个娱乐软件,聊天软件用,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包括到现在你看小丹尼的粉丝群,还有一个男粉经常用 AI 生成不同国家的辣妹,所以,哈哈哈。但是,我又怕他被禁了。
但是你再回来看我们中国的这些大厂,他们有一个趋势,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就在思考这些 AI 怎么能用在更实用性的领域,比如说在工作的场景里面,它的那个框是定得更明确的,所以我就在想这个是不是就有点像自动驾驶车,它有一些就是想搞那种,比较大范围的,全域的。
还有一种就是在特定范围内,我先把这个做好,但是它这两套是完全不一样的打法,而且难度和完成度也是不一样的。像 GPT 这种它未必就能够一步到位,但是如果你是基于一个特定场景的,基于一个工作场景的,可能更容易能把某一些功能实现到极致。所以我觉得这跟咱们的商业环境是有一些关系的。
首先咱们在中国用的是中文简体,虽然使用的人很多,但是它的 diversification 就是多样性,跟英语世界和西班牙语世界比,它是没有那么多的多样性的。但是它没有多样性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非常 focus 在日常的这些事情上面,就说白了就是说我们日常可能这 14 亿人干的事情非常雷同,这个雷同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把这个雷同的事情如果放在一个大的LLM当中训练的话,会训练得非常好。
那你说西班牙语的人,他是地跨整个南美洲,一直到欧洲英语世界又是覆盖到全世界,他这种 diversification 确实可以让他在这种泛应用上面做的是,我觉得是不错的,所以我觉得首先是一个语言和一个国情的问题,其次我觉得中国人就是特别擅长做应用。就是你说有这么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最终怎么商业化?中国人特别擅长在把这种论文复现商业化上面,反倒是老美和欧洲的,我觉得公司还是偏理想主义的。
你这个让我想到我小的时候的一个梦想。我小时候生日,我爸妈问我,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我说我想要一个会帮我写作业的机器人,这个梦想就没有实现。但你看我长大了之后,眼看就要有帮我完成任务的AI了。
我看说 GPT 它现在能力已经,比如说答那些 SAT, GMAT那些问卷就已经能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这个美国学生了。而且这还是两个月前的,我估计现在 90% 都没问题。
但是这个,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就是 AI 是不是会取代人?那 AI 取代的人是什么?这个我们之前也聊过,就是 AI 是不可能取代人的创意的,也不可能取代人的情感。但我这里指的创意是一个更高维度的创意,而不是说我要画一幅画。那我现在要想怎么构思这个画,那 Midjourney 可以帮你构思这个画。不是这种,而是我们对于方法论的这种构思。我们对于 humanity 的这种构思,
其实说到底还是我们是 AI 的造物主,而这个神是我们的造物主,我们其实很难揣摩造物主的意思,那 AI 也很难揣摩人制造它的意思。
刚才大卫说了一个点,就是关于语言和国家的国情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就很有意思。我也是通过这个问题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国家要有自己的企业也做这件事情?我们就拿 ChatGPT 来举例,它绝对不只是一个说训练搜索这样的东西,而是一个做知识的训练的,它是要有一个知识训练库的,那它这种一定是用西方语言为主,其他语言为辅。
而我们中国的这些科技公司肯定是反过来会以中文为主,这里其实就既有我们的优势,也有我们的挑战, 优势就是说我们本地化肯定会比他们做得好,因为我们主要用的训练模型就是用中文的,但是那个挑战就是不得不否认英语还有其他西方这些主要的语种里面,它沉淀的知识和资料是非常多的。如果你把训练重心全部移开,到中文这个训练,那你模型怎么能做到全球化呢?你怎么能做得比人家强呢?
因为英语它不是说实话,它已经不是安格鲁萨克森(Anglo-Saxons)人的语言了,它是一个全球的通用语言,甚至是我讲这个话可能会得罪人。我认为英语是一种就是说你受教育水平的象征,就你这个人英语水平怎么样,实际上它跟你受教育水平有关系,而不是说我真的要到英国和美国用这个语言。
反过来说,你如果在美国街头采访一个乞丐,其实他只会说很简单的英语,但是他所有的高级词汇,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是差很多的。所以语言它承载的就是我们的认知,你能用英语把你的很复杂的逻辑关系,把这些认知表达出来,这就是牛逼的代表,这就是你受教育程度高的代表。
大卫又开始发表独立观点了,哈哈哈,这不是中立观点啊。
我要想,我通过你这个想到了一个段子,就是说英国人说什么语言?英语,美国人说什么语言?三年级的英语,哈哈哈。
不过就是像 AI 大模型的研发,它其实有三大要素,第一个算力,第二个算法,第三个数据。数据这块确实是,就是刚才 Emma 也说了,就现在大多数这种,就是比如说以 ChatGPT 为首的都是用英语来去训练的,所以我们现在有的时候就拿中文问它一些问题。
其实容易很翻车,对吧?比如说我上集做视频聊雷军,我就问他雷军到底比余承东强在哪?他结果他回答了一个,反正扯来扯去扯到了雷军是乐视网的创始人了什么?感觉还是挺翻车的。所以我觉得更需要就像阿里,就腾讯,字节这样的中国的巨头去更深入地去做这种,就是以中文为数据。去喂养这些大模型,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我看钉钉的,它就在钉峰会上其实已经展示出来了一些,当于用中文去问它问题,然后直接在钉钉文档上去实景演示。所以我看有人说就是钉钉其实是国内首个走向智能化的生产力工具,而且是第一个实现这种实景演示的。
之前其实这个百度发布会上也展示过了,但是别提了,经过剪辑的,而且是比较拉胯的,发布完了之后这股价就大跌了。但是钉钉这次演示的效果感觉还挺不错的,我还挺期待之后它这个功能放出来了,到底实际体验是怎么样?这个还是值得试一下。
其实中文它有得天独厚的优点,就是我们是表意的,就是你每一个字它代表一个意思,你把这个意思放在一起。但是还有一个劣势,因为它相对于表音字来说,它对于这种需要表音的事情,它的描述是不精确的,就是我们的现在说的中国话,中文当中有大量的词实际上它表达的是一个外来语的音,或者说是一个所谓的像音字的这么一个组合。
那么你在针对这种去做模型训练的时候,它其实是有些劣势。因为英文它首先就是表音的,这个一单词它的音是什么样的,它的拉丁的拼写就是什么样的,所以这个我觉得很大的区别。我那个时候看了一下百度发布的那个产品,有一个人说你给我画一个吊车,结果它给它画了个仙鹤,为什么呢?因为 Crane(鹤;起重机,吊车)在英文当中是一个词,所以这就穿帮了对吧?这就是因为它当时那个模型其实是拿英语去训练的。
有点像之前那种直译那些英文的电影的那种感觉,翻译腔的那种感觉。
哎呦,我又想到一个段子,就是说我们广州申亚运会的时候,你的 slogan 就是说让广州到处充满爱,结果 AI 翻译成 lets make love everywhere in Guangzhou.
我记得还有什么干爆鸭子什么的,直接翻译成了 F**k Duck 什么,哈哈哈。
我见过最逗的是那个有一个酒店,它下面标的是大堂吧,下面英文翻译的是 should be a lobby Ah。它把那个吧都翻译出来了,哈哈哈哈哈哈,
因为那个吧其实是个 bar 嘛,所以这个是我说的,因为中文当中有很多的汉字,它其实是表音的。这时候就翻译就瞎了。
所以说这个也引申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其实我们也是要通过用 AI 来明白它什么东西做得比我们好,什么东西做得不如我们,那每个 AI 它可能也是不一样的,你要去了解它的强项和边界,比如说 GPT 其实有一个蛮出名的问题,就是有一个人他问GPT,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下现任美国总统拜登和前任总统川普都厉害在哪?有什么正面的品质?然后 GPT 就写了 81 个字去赞美拜登,但只写了 51 个字去赞美川普。
所以那个提问者就又问GPT,你能不能重写你的回答,就用相同的字数去赞美他们。结果 GPT 它是听懂了这个指令,明白了这个指令,但他就是做不到用相同的字数去赞美这两个总统,
而且还向提问者道歉了。那它不是因为说就是川普做得不如拜登好,或者什么它不能用同样字数,而是说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 GPT 是很难的,比如说数字符这件事,特别是在叠加了指令之后,就你又要它数字符,又要它用这个字数去完成回答一个问题,这种对于 GPT 现在的架构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这种活你就不能让它干。
其实在我们开播之前,大卫在我们群里面分享了一个特别让我觉得牛掰的例子,就是让 GPT 写一句话,每一个单词的开头都要用相应的字母,比如说第一个字母要用a,第二个字母用b,第三个字母用c,然后从 a 到 z 这样用 26 个单词。通过一句话来说明白灰姑娘的这个故事,这个给我们人类来写的话就太难了诶,但GPT 它一下就能做出来,所以就是通过用这些东西,我们要知道它的边界在哪,它哪个强哪个弱。
其实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像人工智能这些产品,其实大家都知道目前还是有很多瑕疵的嘛,我觉得越来越像这种,这个自动驾驶就是大卫的老本行,就是说其实我们不应该把人工智能这些产品和我们自己的工作就完全给它截然分开。
最好的方式其实是两者并行的,就是你同时的使用,你把它当成一个辅助工具。就像现在的这种,比如说一些车辆厂用的辅助驾驶,其实你完全交给它是不靠谱的,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操作和辅助驾驶功能结合在一起,就互相去监管,其实它是能一方面就帮你省心省力,另外一方面你还能帮他去训练。其实是一个共性的关系,而不是一个谁替代谁的关系。同样现在 AI 产品也是类似。
给你讲一个切身的例子,昨天我一个姐妹儿,一个牛津的姐妹儿在美国,她要面试 Tesla,她面试是 FSD 那个部门,她就面试之前她先用 ChatGPT 搜了一遍 FSD,然后先学了一遍,他又给我打电话让我给他解释一遍。然后我觉得我现在想想,那她应该面试百分之百板上一定能过了。你都问完 ChatGPT 又问了我了,对吧?我又跟你校正了一遍。
我觉得现在还有一点,就是说到底人工智能它回答好不好,其实也是取决于它从根上开始,到底是因为对英文为主导的,还是一个中文为主导的。目前微软, OpenAI 这些做的,它确实以英文为主导的去发展起来了。但是比如说像中国这些大企业,比如说阿里。刚才我知道钉钉,如果它从就是根上,比如说它从芯片再到算力再到模型,全都是一个中国企业为主导来做出来的话,那他最终得到的结果也就相对来说更适合中国人。
而且这个就相当于有点阿里它这些去对标微软了。所以我觉得以后确实像阿里还是有可能成为未来中文领域的,类似微软人工智能目前的领先地位的。
而且我觉得目前像阿里的这些应用,比如钉钉,它确实是有各行各业的这个数字化场景,确实用这种 AI 环境去做支撑,还有就是能快速地迭代,这个大卫说了,就是中国人最擅长去做这种快速应用,它的应用对吧?我觉得这个确实还是挺值得关注。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有意思,就是我看阿里集团的 CEO 张勇,它也是在挂职,就是目前的云服务,也可见就是说阿里对目前阿里云的重视程度确实是非常关注,这个也是未来阿里的一个重点的增长点,我觉得这个是之前我说的段永平想要重点去研究重点关注的一个阿里相关的领域。
接着你说的我再补充一个点,就是说我们中国的这些企业,比如说像阿里这种超级中国科技公司,它为什么相较于,比如说欧美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做这件事情?其实呢我们国家的移动互联网不是非常发达嘛,然后其实这各种 APP 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把原来网页时代互联网的那种互联互通给撕裂了。
这个其实是我看360 的老大周鸿祎说的,那所以这个它就每一个 APP 就变成了一个数据孤岛。这种情况其实在国外是比较少的,它们虽然有APP,但它还也是支持网页版的,有浏览器和爬虫,所以它依然能够保持比较高的这种网页的互联互通,在这样的局面下,它们的知识和数据就更加的开放互通也更容易支持 ChatGPT 的训练。
但在我们中文世界,你看我们是另一套体系,我们的那个通过 APP 它都是变成了一个这样数据孤岛。所以怎么样建立一套我们自己的方式去让这个中文世界的信息互联?
别说数据孤岛了,你在微信上发个淘宝链接它都发不好。这个他这是人为的,就是说我们经常是进入一种红海竞争上来就砸锅的状态。其实我觉得挺不好的。你很少说在美国你用Google、Amazon、Facebook、whatever、苹果他们之间会互相把别人的链接 block 掉吗?这不是可笑吗?对吧?
那也不一定,那个 Twitter 会经常 block 别人,尤其是马斯克入主之后。最后我想推荐一本书就是萨迪亚纳德拉,他写的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这个中文是这么翻译的,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因为我觉得纳德拉其实是在中国互联网环境里边很被低估的一位CEO,也确实是纳德拉带领的微软能做这次相当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大翻身。
然后我也是更希望看到未来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可以站出来,能让中文保持在互联网中持续地能做出努力。今天我们重点聊了阿里和钉钉对吧。之后还有哪些公司大家比较感兴趣可以给我们留言,我们之后的话题也可以重点再去聊聊。
话题二、价格战厮杀后,车企还能靠啥制胜?
话题三、Sam Altman和马斯克分道扬镳?
更多内容扫码查看原文:
生意营销3大宝:彩铃、定位、认证,一个也不能少,如有需要,添加 微信:xnc528 备注:3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lzz8.com/4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