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今年年底评选 2023 年的年度科技热词,以 ChatGPT 目前的热度,毫无疑问会是今年排名第一的科技热词。
即使今年才过去四个月,但我很难想象还有什么科技新闻能在热度上超过 ChatGPT,如果有,那可能会是某个机构将石头变成了金子,将水变成了石油,又或者,罗永浩实现了梦想,收购了苹果公司。
但如果回顾最近几年的科技新闻,不同的技术和概念轮番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你方唱罢我登场,歇个几年再卷土重来。
从 VR 到共享经济,从区块链到元宇宙,而去年年底至今,ChatGPT 成了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以至于我时常在想,ChatGPT 是不是过于火热,它会是下一个 VR 和区块链吗?
技术概念一时甚嚣尘上,但热度退去之后却是人走茶凉,成为过气明星,站在科技领域的角落里无人问津。
今天我们再来聊一聊 ChatGPT 和已经过气的 VR、区块链、元宇宙,以史为鉴,给 ChatGPT 泼一盆冷水,希望人们能更冷静地看待 ChatGPT。
过去几年的经验教会了我,面对火热的新兴技术和相关概念,我们一定要有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
技术概念火爆的背后,少不了资本的推波助澜,通过和媒体通力炒作,扩大影响力,吸引用户,使相关企业获得更高估值和更多融资,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VR,区块链以及后来的元宇宙都是在不停的重复这个过程。
VR 热潮
在有关 VR 的叙事里,2016 年常常被称为 “VR 元年”,这不是因为 VR 这项技术诞生于 2016 年,而是因为在这一年里 VR 迎来爆发,获得许多的关注。
事实上,VR 技术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1968 年,被称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和 VR 之父的伊凡?苏泽兰研发出第一款头戴式 VR 设备,受限于当时的硬件条件,这款头戴式 VR 设备相当原始,使用体验不好,需要悬挂在天花板上供人使用,但它的出现为后来人们开发头戴式 VR 设备提供了原型。
上个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美国军方和一些民用企业在 VR 设备上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其中最知名的 VR 设备当属任天堂的 Virtual Boy,这是任天堂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和前瞻性的产品之一,也是任天堂历史上最失败的产品之一。
时间来到 “VR 元年” 前后,智能手机的爆发超出许多人的预料,也让不少厂商和资本蠢蠢欲动,想在其他硬件领域复制智能手机的成功,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悠久却始终小众的 VR 头戴式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处理器的计算性能和小屏幕的显示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而这两个硬件刚好是 VR 头戴式设备的刚需。
2014 年,Facebook 花费 20 亿美元收购了刚刚成立 2 年的头戴式 VR 设备开发企业 Oculus,扎克伯格在谈及这项收购案时称:“移动平台是现在,收购 Oculus 是为明天的平台做准备。”
在 2023 年的今天,扎克伯格的这句话依然适用,VR 走入大众,成为下一个流量平台的明天仍然不知何时会到来。
但无论如何,这项收购案打开了 VR 的风口,众多互联网企业和资本纷纷跟风投身其中。
接下来的一年里,众多面向消费者的 VR 头戴式设备陆续发布,包括脸书的 Oculus rift、三星的 Gear VR、HTC 与游戏厂商 V 社(Valve)联合开发的 vive、索尼的 PlayStation VR,还有国内的暴风魔镜,小米的 VR 眼镜、华为的荣耀 VR 等设备。
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谷歌在 2014 年发布的 cardboard,由纸盒和两块镜片组成,将手机插入盒子内便成了简易的 VR 眼镜,可以用手机播放特制的视频内容实现 VR 效果。
资本表现同样狂热,2016 年上半年,仅在国内,VR 行业的融资总额就超过 12 亿元人民币,不少企业成为行业明星,像是暴风魔镜、岚锋创视(现改名影石科技)、凌感科技、叮当猫科技、互动视界、乐视 VR 等企业都获得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融资。
媒体也在为 VR 造势,向人们描绘着 VR 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景,例如通过 VR 设备观看视频或玩游戏能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工业上可将 VR 技术应用于设计、员工培训、操作维护、产品展示等场景;还有教育、旅游、运动等行业也能借助 VR 实现更多的可能。在线下,有培训公司开设 VR 内容制作的教程。
看起来 VR 行业正蓄势待发,后续的发展令人期待,但 2016 年之后,风口转向吹往共享经济,区块链也在一旁蓄势待发,VR 被无情地抛在地上,进入一段蛰伏期。
区块链热潮
2017 年大部分时间里,媒体在谈论共享单车,但在 2017 年年末,区块链逐渐开始成为媒体的宠儿。
区块链的概念来自于神秘的 “中本聪” 在 2008 年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具有数据公开透明,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特点,可以应用于金融、教育、医疗、工业检测等各个行业。
但在区块链热潮中,资本、媒体、交易所通力合作,将区块链炒作成一个财富制造机,区块链概念等同于加密货币,人们都在讨论挖矿,关注价格暴涨的加密货币,崇拜借着各种 xx 币一夜暴富的财富传奇,而忽略了这项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
区块链热度持续了两年,但如今回过头来看,加密货币一地鸡毛,价格暴涨又暴跌,创始人有的携款跑路,有的被起诉,有的吃了牢饭,这已然成为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元宇宙热潮
时间来到 2021 年,这一年又被一些科技媒体称为 “元宇宙元年”,简而言之,元宇宙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而 VR 设备就是我们打开元宇宙的一个入口。
在这一年,字节跳动花费 90 亿人民币收购了 VR 创业公司 Pico 引起人们关注;
Facebook 改名 Meta,看起来像是为元宇宙赌上了全部身家,Facebook 在 2020 年推出的头戴式 VR 设备 Oculus quest 2 在元宇宙概念的加持下获得大卖,累计销量超过 1500 万台;
此外,谷歌、微软、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跟进,建立相关团队或发布相关的产品。
元宇宙的消息成为媒体新的流量密码,与 “VR 元年” 如出一辙,媒体畅谈用户在元宇宙的世界里如何社交,如何工作,如何发展经济,甚至讨论元宇宙中能否实现人人平等。
元宇宙八字还没一撇,元宇宙的产品就受到热捧,虚拟的元宇宙地产已经开售,数字藏品 NFT 被炒出天价。在股市上面,元宇宙概念股也得到青睐,股价随着元宇宙概念火热水涨船高。
但现实很快吹散了元宇宙的泡沫,Facebook 裁员,PICO 裁员,微软、腾讯、迪士尼解散元宇宙部门。
几天前,林俊杰在元宇宙购买的虚拟房产浮亏 91% 登上微博热搜。元宇宙像当年的 VR、区块链一样突然受到热捧,获得巨大的流量,又迅速被人们抛弃,被遗忘在角落。
ChatGPT 热潮
媒体需要新的话题,资本需要新的方向,而 ChatGPT 的发布适逢其时,接过元宇宙留下的流量,成为科技圈新的话题中心。
ChatGPT 自从发布以来各种各样的话题层出不穷,人们最初惊叹于 ChatGPT 信息整合能力,后来出现 ChatGPT 取代普通内容创作者的焦虑,最后便是老生常谈的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话题。
各个互联网大厂也随着这股热潮推出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工具,微软在 new bing 中整合了 ChatGPT,谷歌发布了 Bard,百度推出文心一言,阿里也将推出 “通义千问”。
更离谱的是,在 App Store,出现了许多山寨 ChatGPT 和文心一言的 APP,百度甚至因此向苹果发起诉讼。
理智看待 ChatGPT
现在回到最初的话题上来,我为什么呼吁理智看待 ChatGPT,因为在 ChatGPT 身上,我又看到了 VR、元宇宙、区块链当年的影子,媒体的过度炒作曝光,技术的不成熟,项目落地难,政策限制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如过山车一样快速地获得大量曝光,受到无数追捧,又迅速被冷落,而 ChatGPT 会是下一个 VR 或者区块链吗。
首先,VR 和元宇宙概念火热离不开 Facebook 等互联网企业推动,区块链的火爆背后也少不了各种加密货币企业的炒作,尤其是各种货币价值暴涨,创造一个个暴富神话,夺人眼球,维塔利克?布特林、李笑来、孙宇晨、赵长鹏成为区块链的财富偶像,马斯克至今仍在推动他的狗狗币。
而如今这股 ChatGPT 热潮也少不了媒体与资本的合力炒作,ChatGPT 发布 5 天后用户数破百万,两个月后用户数破亿,之后 openAI 从微软手中拿到大额的融资。微软、谷歌、百度也乘势推出自己的大语言模型产品,AI 画图工具 Midjourney 画出的图片也在社交媒体得到广泛关注…… 这一切少不了资本与媒体在背后的推动。
其次,ChatGPT 的技术水平还没达到人们所预想的前景,从 VR、元宇宙、区块链的发展过程可知,人们容易对技术产生过高的期待,在技术起步阶段,憧憬的已是技术成熟的未来,当人们发觉现实和理想的落差之后便对这项技术失去了热情,这也是 VR、元宇宙遭到冷落的原因之一。
在 AI 技术还非常早期的上个世纪 60 年代,第一代 AI 研究者曾有过许多预言,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赫伯特?西蒙曾在 1965 年预测机器人将在二十年内代替人类所有工作,人工智能的奠基人之一的马文?明斯基也曾在 1970 年预测人工智能将会在三到八年内出现具有人类平均智能的机器,而他们的预言至今没有实现。
一项技术的成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ChatGPT 能在什么时间成为像谷歌和百度一样成为大众的搜索工具,谁也说不准,ChatGPT 目前仍会胡说八道,捏造事实,openAI 的首席科学家伊尔亚 · 苏茨克维在谈及此事时也承认,虽然目前 ChatGPT 投入的训练量已是天文数字级别,但仍远远不够。我们期待的 ChatGPT 理想中的运行效果还要等多久呢?这个答案不得而知。
最后是地方政策因素,随着 ChatGPT 的火爆和用户数量激增,各个国家对于 ChatGPT 的监管政策将对 ChatGPT 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作为 openAI 的投资人之一,马斯克就曾联合一些专家呼吁暂停训练比 ChatGPT-4 更强的 AI 系统六个月,并由外部专家进行审核,确保 AI 的安全性。而非常戏剧性的是,外媒报道马斯克的推特公司最近购买了 10000 台 GPU 用于 AI 训练。
意大利在 3 月底宣布禁止使用 ChatGPT,认为 ChatGPT 会泄露用户信息。此外,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也发出倡议,为了应对风险,保护客人隐私,要求支付行业从业人员谨慎使用 ChatGPT 等工具。
另一方面,有许多人表达了 ChatGPT 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担忧,包括 openAI 的 CEO 萨姆?奥尔特曼,他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ChatGPT 技术需要监管机构和社会参与,ChatGPT 需要人们输入信息,而谁掌控输入的信息谁就能控制 ChatGPT 这把双刃剑。在国际局势紧张和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环境下,ChatGPT 面临的政策管控将会更加严峻。
我并不是要否认 ChatGPT 的强大,ChatGPT 对内容的处理是革命性的,将来是否会取代我们这些内容创作者我无法预测,但它一定会是出色的内容创作工具。
只是当我看到目前火热的 ChatGPT,又联想到几年前的 VR、区块链、元宇宙的发展,觉得当前人们对 ChatGPT 的追捧似乎有些过头,也许一段时间后,ChatGPT 热潮就会过去,大部分人对此不再关心,但这可能就是一项技术本该获得的关注度。
VR 在热潮过去后并没有停止发展,VR 的游戏和视频内容丰富了不少,VR 的应用更加广泛。VR 头戴式设备如 Quest 2 VR 眼镜销量超过 1500 万台,国产 VR 眼镜 PICO 3 Neo 和 PICO 4 销量都还不错;
区块链引发的加密货币热潮逐渐褪去,但区块链技术正逐渐服务于更多人,从金融和医疗,到未成人保护和残疾人关怀;
就连共享单车,也在最近几年不声不响地向下沉市场渗透,在我老家那个七八线小县城,年轻人县城内交通首选共享单车,摩的和公交遭到冷落,而当年共享单车热潮下 ofo 欠下的账,至今仍未归还,ofo 客户端已经无法登录。
对待新的技术,我们不应该是短暂的疯狂,更应该是长期的理智,对 ChatGPT 的期待也不是当下,而是未来。
参考资料:
无线深海:从幻想到现实,VR 从萌生到广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虎嗅:区块链迎来春天,却给币圈判了 “死刑”
维基百科:人工智能史
36 氪 Pro:ChatGPT 背后:一个天才、百亿融资和 1 亿月活
作者:吃饭Bu洗碗
生意营销3大宝:彩铃、定位、认证,一个也不能少,如有需要,添加 微信:xnc528 备注:3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lzz8.com/4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