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国内首个安全套预防传染病的广告在央视一套发布,结果一天后,这则广告就被有关部门紧急喊停,原因是“违反了严禁性生活用品做广告的相关规定”。
2006年,烟台市首块安全套预防传染病的户外广告亮相,也遭到不少市民的强烈反对,一个月后该户外广告以有伤风化为由被拆除。
从那以后,预防艾滋病的相关广告越来越少,在00后的生活中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与此同时,青少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比例却在逐年上升。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全国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以每年30%的幅度增长,2015年之后,每年约有3000名在校青少年确诊HIV阳性。
在社交网络日渐发达、性观念逐步开放的今天,受荷尔蒙驱使的青少年们,到底将会面临怎样的凶险?
而那些一带而过的性教育,粗陋散装的性知识,又会让青少年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象牙白的皮肤,微微卷曲的头发,左耳一枚闪闪的耳钉,修身的毛衣内衬干净的白衬衫,18岁的小君拥有令人艳羡的一切:长相不俗,家庭富裕,在刚刚过去的艺考中成绩优异。
然而,一次与网友约会的经历,让小君成了HIV携带者,他的人生从此蒙上了阴影。
上高中后,小君发现自己喜欢男孩子,现实中困惑迷茫的他,通过交友软件发现了新世界,交到了许多朋友。
高三艺考结束后,小君决定好好放纵一下,出于好奇,就和一位聊了很久的网友见面。
网友三十多岁,成熟得体、风度翩翩,是小君喜欢的类型。那晚,没有抵挡住对方的热情,小君和其走进酒店,发生了高危行为。
两周后,小君开始发烧、恶心、呕吐,同时全身出现了皮疹。一开始他没在意,还以为是感冒,但休息了一段时间依旧不见好转。
随后,小君来到医院,医生在详细询问了小君的情况后,给他开了筛查四项的化验单。
那一天,小君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从上午8点等到下午3点半,期间刷了无数次医卡通。
当看到检验报告上阳性两个字后,小君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医生还在说着什么,小君脑子里都是空的,听不到,也看不见,就直愣愣地站在那。
后来,小君出了医院,沿着大路漫无目的地走,不知不觉来到高架桥上,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有那么一瞬间,他以为自己要跳下去。
还好这时,妈妈打来了电话,在听到妈妈声音的那一刻,小君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他犹豫再三,将实情告诉了妈妈。
妈妈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跟他再三确认后,才勉强接受了这个事实。
在确诊HIV阳性之前,小君对艾滋病的了解,仅限于知道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里,小君和其他孩子一样,从来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性教育,唯一能让他对“性”有认识的,就是手机里藏着的各种小视频。
从初中开始,身边的同学就经常讲些黄段子,但大家都是当笑话一乐。事实上,小君连安全套都没见过,对于如何做好保护措施更是一无所知。
和网友约会的那晚,小君模糊地觉得应该使用安全套,但对方说自己没有传染病,涉世未深的小君就那样相信了网友。
在确诊阳性后,小君曾打电话给网友,对方矢口否认,后来,小君试图联系对方,发现他已经把自己拉黑了,就此人间蒸发。
在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艾滋病预防杰出人士张北川眼里,小君的遭遇不是个案,在他的患者中,青少年感染者在逐年增加,而无保护的性行为,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
张北川认为,青少年群体在性生理上成熟了,但滞后的性教育却没有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懵懂的他们,缺乏对自身的约束和新鲜事物的警惕,很容易一次冲动就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可冲动过后,疾病的恐慌、心理的困扰,还有社会歧视带来的重压将会在易感人群中如约而至,就像小君一样,默默承受着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一切。
现在的他,一边上学一边治疗,定时服药、定期检查,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已经趋于稳定,看似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他知道,生活已经不被察觉地变了模样。
今年21岁的小虎,是上海某高校大三的学生,来自农村的他,一直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
两年前,小虎来到上海。面对繁华都市的落差,小虎内心的压抑与孤独,无法向别人诉说,最终他利用网络,找到了“宣泄”的方式。
短短几个月,小虎就与四五名同性发生了高危行为,毫无防范意识的他,从来没有用过安全套。
而当拿到那份阳性检测报告时,他甚至不知道是被谁感染的,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因为自己而感染。
处在“约吗”盛行的年代,这一代的大学生看似性观念解放了,但他们的性教育却没有跟上。
2017年,红丝带网对15-24岁的青少年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网约性行为情况调查,结果发现13.4%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网络做过此类行为。
高考之后,他们脱离了家长的掌控,在迈向成人社会的十字路口,突然得到了自由,于是,不安全的性行为在高校如脱缰的野马。
手机摇一摇,屏幕点一点,许多人就可以开始一次轻率的性行为,只是放纵的代价,往往得用一生去偿还。
如果不是这一次确诊,成绩优异的小虎,本打算考研读博继续深造,但那张不到16开的化验单像审判书一样,给小虎的生活判了死刑,让小虎的人生轨迹随着HIV的确诊被彻底颠覆,职业生涯也脱离了规划。
那段时间,小虎很害怕,也很绝望。
同学在旁边聊天,他像听不到一样,一天天地坐在那里发呆,晚上舍友都睡了,他才敢在被窝里偷偷哭几声。
小虎不敢回家,更不敢告诉父母,他害怕成为家人的累赘,更害怕知道真相后他们的疏远。
有时,小虎宁愿自己得的是癌,哪怕只有三个月时间,至少还能换来同情。
后来,小虎加入了病友群,机构人员也给他科普了很多相关知识。知道得越多,对艾滋病的恐惧就越少。
他了解到,只要按时服药,艾滋病毒的感染者能活到正常人的寿命。
如今,定期检测CD4和每天按时吃药,成为小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每天晚上到了规定时间,小虎就以出去上厕所为由,偷偷把药塞嘴里,有同学看见,问起他在吃什么药,他就撒谎说是维生素。
虽然小虎一直隐瞒得很好,但他心里的担忧一直没有放下过,他害怕别人发现他的秘密,也害怕社会歧视的目光。
对于感情,小虎早已放弃,他不打算与任何人产生感情或关系,已经做好了“一个人过一生”的心理准备。
唐伟文在一家售卖艾滋病检测试纸的网店做客服,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买家提供咨询服务。
几年间,唐伟文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过太多如释重负的微笑,也见过太多绝望的眼泪。
网店,早晨的生意最好。
很多人一夜放纵之后,醒来才觉得后怕,来到唐伟文的店铺买试纸检测。一道杠是阴性,二道杠是阳性,而对买家来说,却是天堂到地狱的差距。
晚上是咨询高峰期。
那些闪烁的头像后面,是一个个焦灼的灵魂,他们不敢跟家人朋友提起,只好来跟客服倾诉。有的人能发近千字的消息,有的人能聊上数百页,直到检测结果出来为止。
在网店的50万买家中,青少年占比很大,唐伟文也曾将很多年轻人从崩溃边缘中拉回来。
一个16岁的男孩,一上线就崩溃地说,救救我,我不想死。
唐伟文先是安抚他的情绪,又做概率分析,后来男孩买了试纸,结果是阴性。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唐伟文一直叮嘱男孩“一定要戴套”,他希望男孩能听得进去。
还有一个刚满17岁的少年,一时冲动购买”服务“后,确诊阳性。
少年绝望地说自己不想活了,唐伟文花了一个月时间对少年进行心理疏导,让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后来,少年的微信签名改成了“虽然这个世界待我并不温柔,但我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见多了之后,让唐伟文最无奈的,是大部分人对艾滋病知之甚少。
有的人会一直追问,亲吻能不能传播艾滋病;有的人害怕蚊虫叮咬后就被传染艾滋病。
还有的人仅仅因为身上起了几个红点就怀疑自己是阳性,更有不少恐艾分子,拿到阴性结果后,一直疑神疑鬼,直到给店里所有客服问一遍,才相信自己没得艾滋。
不过,能买试纸自测算是好的,据唐伟文所知,很多人是不愿意检测的,有了症状之后会一拖再拖,生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在晚期,而自2008年起,艾滋病就一直是我国死亡人数第一的传染病,超过了肺结核。
在唐伟文看来,想要打败艾滋病,加强教育是最好的方式。
艾滋病的防治,不是一个机构或一个疾控中心的事,它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力量去共同努力。
在艾滋病传入中国的第38个年头,15-24岁青年学生已成为我国艾滋病的防治重点。
2018年,上海部分高校曾设置“HIV匿名检测包”自动售卖机,有一部分大学上架不到6小时便全部卖光。至于检测的结果,是多名学生查出HIV阳性。
西北地区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披露25所大学艾滋感染情况,基数看起来很小,但增速很快,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人民网之前曾发布一个新闻,《南昌高校学生艾滋病例135例》
人民网新闻报道
这些惊人的数据背后,是我们性教育的缺失!
北京妇联曾经做过一个统计:超过78%的父母和孩子回避谈性。一个个家长们谈性色变,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
某公益机构想要联合某高校开展艾滋讲座,校长这样回复:“我们学校没有艾滋病,为什么要给我们开展这样的工作?”
而安全套因为广告禁令,到现在依旧还难登大雅之堂,很多人在超市药店购买安全套都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
当性教育成了“不能说的秘密”,性缺失就会导致许多悲剧的发生。而承担后果的,往往是那些无知的青少年。
文章的末尾,我想告诉所有人:“性”是美好的,但是它也可能造成一个人此生最大的灾难。
在感受美好之前,你千万要保护好自己,不能因为冲动,毁掉一生的幸福。
来源: 鬼谷子思维
生意营销3大宝:彩铃、定位、认证,一个也不能少,如有需要,添加 微信:xnc528 备注:3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lzz8.com/3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