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针对问题中的措辞提个建议(这是我的一个中层管理学员提的问题)——这是一个半封闭的问题,回答问题的人有非常大的概率,受“处理”这个词的引导,作出类似压制、约束等负面的管理动作,因为“处理”就目前的语境来说,是偏贬义的,所以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开放式的问题,比如:
遇到不服从管理的员工,应该怎么办?
我先讲一个我自己立规立威,杀鸡儆猴的案例——这里有个前提,如果真的是遇到刺儿头、搅浑水的,就不要客气,后面还有比较客观和多选择做法, 放后面讲:
遇到团队纪律有问题,管理者首先需要树立威信,一般有三个层面:
-
职位威信:就是职级、抬头,官大一级压死人,这是推力,下属一般口服心不服;
-
专业威信:就是有发言权,技术、业务你是一把好手,有用,但需要时间的积累;
-
管理威信:就是用管理手段,流程设计,制度的节奏施加影响,简易、见效快!
-
十几年前的时候我刚接手一个团队,底下个个都是刺儿头,因为我是空降,基本没人服我,很多也是阳奉阴违,于是发生很多的问题,比如迟到早退,工作报告很多都不按时交,交了格式也不对,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那时候我对管理的认知很粗浅,仅仅停留在三令五申上,有用吗?没用!
-
我去买书,请教前辈,得到的反馈,都是“立规矩”,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我自己设计了一套流程,关键目的就是几个:告诉下属我的红线,触碰红线就会死,以后就按这个办,接下去就看谁先死咯?因为我是玩儿真的;
-
我比较在意的是每周的周报要准时、按照格式发,因为这是一个态度的体现,也是我看每周团队工作的一面镜子,我要依据数据做决策,其次,真的做好这份报告,对每个人的复盘、思考,有很大帮助,可以替代一部分的管理,所以周报这个东西,我很在意也很重视,于是我准备从这个下手;
-
周报重要不能我自己知道,我开了个会,告诉大家我很重视周报,我希望每周五5点之前,邮箱收到报告,并且格式我都规范好了,每个人都得认认真真地填,准时发到我邮箱,关键是,把这个工作的意义和重要程度,讲的很清;
-
然后,我着重讲了,如果超时发送、不符合格式、不发送、内容摸鱼(字数不够)会有什么后果,会有不同的惩罚措施(警告信、重写、负责其他杂事)等等;
-
会后让助理发送部门邮件,每个人回复,表示知晓并承诺根据发布的周报规则来执行;
-
后面我的管理很简单:盯着周报这一件事情发力,会有很大的杠杆作用,所谓要事第一,做好这一件事情,能收获80%的管理成效;
-
好了,第一周就有人上钩了,有个家伙居然忘记发了,5点应该发送,5点半我约忘发的下属,会议室简单沟通,了解原因,这家伙就是个刺儿头,表示报告不重要,不想发;
-
正中我下怀,再次沟通后得不到他的理解和支持,我就用管理手段:出具了警告信,并抄送部门,如果周六一早看不到补发,我就采取更强烈的反制措施;
-
这些行动,我跟老板做了报备,老板支持,并让我跟HR沟通好,警告信敲了章,做了备份,HR自己人,对几个刺儿头头疼很久了——几个人上班都找人代打卡,别的部门投诉很久了,HR拿他们没辙;
-
周六还是没收到补发,开具第二封警告信,连同之前的低绩效评价分、违纪记录、承诺书一起装订成册,告知其周一来办离职手续,合法合规这个事儿,交给HR专业人事处理;
-
刺儿头慌了,打电话求饶,然后耍横,说要劳动仲裁,请便,我需要你做那只鸡;
-
周一晨会,情况说明,再次收集团队反馈,让大家了解细节工作的意义,工作态度是结果的一部分,支持不支持,理解不理解,摊开讲,结果大家开口了,提了很多建议和意见,我让助理记录,并在会后授权亲信落实;
-
一周后的周末,拿了部门预算团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推心置腹,再次传递我的管理理念,并表示会带大家达成目标,树立部门形象,拿下公司第一,年底赚大钱;
-
自此,人心收拢,凡事不再靠叮嘱,而是靠自觉;
-
后续把很多工作授权给相应有能力的下属,并把小团队项目制给他们带,我省心,他们收获成就感,并且带出新人,团队大多数成了心腹,越来越有点像无为而治了。
再针对“员工不服管”的问题,我还有以下的思考:
-
向内求——分析情况,寻找原因,定义问题,先从自我开始优化,改善管理理念
-
这里的点就很直接——管理者也是管理情境的参与者,发生不服从管理的情况,一定有员工的问题,也一定有管理者的问题,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对错,很多时候只是立场的不同,视角的差异,价值观的冲撞,管理中很多管理者通常会认为,不服从管理,是利益发生了分歧,但请注意,使人产生更强烈反弹的,还有认同分歧;
-
丹尼尔·夏皮罗教授提供的BRAVE模型非常值得我们参考,认同有五个支柱:
-
即信仰(Beliefs);
-
仪式(Rituals);
-
忠诚(Allegiances);
-
价值观(Values);
-
情感上的重要经历(Emotionally Meaningful Experiences);
-
举个例子:你的下属在过去以往的工作习惯,都是来自于老东家对其施加的影响,比如文稿的排版、邮件回复的格式等等小细节,在当时的组织环境中,一切都是约定俗成的,但新的组织可能会完全颠覆旧的习惯,没有对错问题,而是需要管理者去了解并引导,举个极端的例子,很有可能旧东家的形式更好,更高效,下属对新的、低效率的工作模式的抵抗,也情有可原,那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叙事
-
保持充分的沟通,了解下属对现有管理手段的看法,寻求反馈和建议,不以对错为基准,寻求平衡点;
-
优化管理理念
-
没有人喜欢被改变,也没有人会被改变,所以你怎么看“管理”这两个字,你就会采取相应的行动;
-
文字对我们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其实management这个词,就是management的意思,一旦我们给它框上“管与理”,我们想当然地会联想起小时候爸妈对我们的管教、管束,想起了经历的种种“管控”,想起了曾经忤逆的时候,口中常说的“我不要你管”;
-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对“管”字,有天然的——控制、约束的体会,所以先要摒弃“管理”是约束、控制,管理其实是“激发、引领”;
-
怎么理解呢,在管理中,越用力推,系统反弹力越大,彼得·圣吉称这种现象为“补偿性回馈”,意思是我们越是善意地干预,越是引起系统的反面效果;
-
所以,从观念上,先避免“管理”这个词对自己的影响,由推力,转换到拉力;
-
推力:职位的命令,薪酬的诱惑,制度的惩罚
-
拉力:榜样的示范,专家的箴言,沟通的影响
-
摒弃推力,善用拉力,你会发现,改变他人很累,改变自己,最简单,而且,自己改变了,能影响他人,是双赢局面;
-
这个模块最后说一句大白话:在评价下属工作做的不好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自己的工作做的怎么样?不是个人的执行工作,而是你的管理工作
-
有没有经常关心人?而不是只关心事儿?
-
有没有经常放权,充分信任下属?
-
有没有搭好班子,团队的角色是否平衡?
-
有没有计划性地安排培训、辅导,帮助下属成长?
-
有没有推功担责,体现一个管理者魅力?
-
有没有公开表扬,私下批评,照顾下属的面子?
-
有没有经常性地沟通?了解下属的压力?下属喜欢吃什么?玩儿什么?你了解吗?
-
你喜欢吃什么?聊什么?下属了解吗?
-
有没有设置好的目标,并且承诺可以带领团队达成这个目标?
-
有没有设计好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工作?
-
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
具体怎么做?(术的层面)
-
文化建设:
-
在规矩前的一层,肯定是文化
-
文化能凝聚人心,能打造共识,因为有共同目标的组织,才是团队,否则只是团伙
-
管理者要反思:我们团队的目标一致吗?是否都对团队目标清晰了解?
-
所以简单的文化建设有以下几层:
-
要确定共同目标
-
确定职责规范,有工作计划,谁负责?如何负责?
-
了解团队的基本价值观,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大家知根知底,打造互信。
-
极致沟通
-
制度设计
-
领导力提升
-
等等等等(可探讨的空间很大,不然德鲁克怎么会把管理称之为博雅技艺呢?)
最后我做个总结:
-
管理人,就离不开人性,人性的基底都是相似的;
-
做管理,先要管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
通过文化建设、立规立威,去影响下属,而不是约束下属,管理者除了作管理,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领导者,需要引领和引导他人,站在最前面冲锋,而不是在后面挥鞭子。
一家之言,希望有参考价值。
生意营销3大宝:彩铃、定位、认证,一个也不能少,如有需要,添加 微信:xnc528 备注:3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lzz8.com/3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