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心脏支架都要淘汰了吗,怎么医生还要放支架?”
张先生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多年,两个月前在医院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血管堵的太厉害了,便建议做支架,但是张先生听说支架的技术现在已经落后了,对身体不好,所以也就拒绝了。
昨天,张先生在家里看世界杯,忽然胸痛得厉害,浑身冒冷汗,服了药丝毫不见缓解,家人急忙打了120送到医院,紧急诊断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通过支架手术开通血管,张先生才捡回一条小命。
提起支架,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觉得它“害人不浅”,尤其是过去价格还不便宜,动辄上万。如今支架便宜了,但是它过时了吗?
一、心脏支架的前世今生
心脏支架,也叫冠状动脉支架,是由金属构成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疏通堵塞的动脉血管。
放置支架时,需要用到球囊加压对血管进行扩张,把胆固醇、坏死细胞等都挤压到血管壁上,把原本堵塞血管通路的斑块压扁挤开,夹在支架、血管内膜之间,也就是说,支架并没有把堵在血管的“垃圾”清除干净,只是将“垃圾”堆到道路两旁,暂时保证血液的流通,医学上也将心脏支架称为“姑息疗法”。
心脏支架灵感最早源于瑞士的一名叫Gruntzig的医生,他利用自制球囊给一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脉狭窄的球囊扩张,这项技术开辟了心脏介入的新时代。
后来为了防止球囊发生回缩,科学家们又想到了金属支架支撑,但金属刺激容易引起内膜过度增生,在此基础,发展了金属+药物支架,也就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药物涂层支架”。
二、国内真的要淘汰心脏支架了吗?
根据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信息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医疗机构共使用110万个心脏支架,比去年同期增长54%,使用总量已超过全国全年协议采购量。
由数据可以看出,心脏支架并没有被淘汰,需求反而变大了。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李海涛表示,临床上,这些患者都必须装心脏支架:
1、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为最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型,这种情况下,斑块极不稳定,需要进行心脏支架手术,打开血管,以改善心肌损伤和坏死。
2、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与急性心梗相同,斑块破裂可导致局部血栓形成,相较于急性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血栓并不会完全阻断血管,仍会有少部分血液流动,因此建议按照心脏支架,帮助稳定病情。
三、心脏支架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不可否认,心脏支架存在弊端:
1、手术有一定风险
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心脏支架手术也不例外。手术过程可能存在麻药过敏、心率失常、心脏破裂等问题,虽然发生几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分分钟致命。
2、支架治标不治本
心脏支架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血管斑块问题,它的作用就是将狭窄的血管部位扩张开来,对于血管本身存在的炎症、胆固醇沉积没有任何治疗效果。
虽然存在弊端,但是对于需要用支架来救命的人来说,永远是利大于弊。
就心肌梗死治疗而言,在支架治疗前,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30%,而随着支架技术的应用,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已经降到5%左右。相当于100个心肌梗死的患者里,可以多救活25名患者。
四、放完心脏支架后,“维护期”需要注意复查哪些指标?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心脏支架术后让心脏获得新生,但并不等于冠心病治愈,出院后,也要定期检查身体,尤其注意这些指标:
1、心电图
可检查心跳次数、节律,观察ST段、T波形态等变化,若指数异常,需要通过心脏彩超进一步明确。
2、血脂、血糖
放入支架后,大部分患者多伴有血脂代谢紊乱问题,需要配合调脂药治疗,因此要定期检查血脂指标,若患者合并糖尿病,还要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3、血常规
支架术后,患者还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防止血小板聚集,但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及时调整用药。
4、肝肾功能
支架手术后,患者基本需要同多种药物打交道,这些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肾代谢,因此复查肝肾功能,可以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药物。
为了及时发现术后问题,一般会建议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分别要到医院复诊,如果存在血管病变严重或支架植入较多;心绞痛发作,或心肌缺血;术后血管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等情况,还需要做造影手术,再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心脏支架植入后,基本就会伴随患者一生。但支架治疗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患者配合积极改善生活状态,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头条创作挑战赛#
参考资料:
[1]《集采降价心脏支架已使用110万个,超全年约定用量》.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1-09-07
[2]《心梗千万别放支架,得吃一辈子药?》.科学辟谣.2020-04-16
[3]《心脏放支架后,需要定期复查冠脉造影吗?答案→》.广东卫生在线.2021-03-1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生意营销3大宝:彩铃、定位、认证,一个也不能少,如有需要,添加 微信:xnc528 备注:3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lzz8.com/2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