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蔡的爸妈前几年退休了,哥哥比她年长十岁,早在她读高中的时候,哥哥就已经成家立业。
爸妈一边帮忙带孙子,一边催着小蔡赶紧嫁人。
这一催就是好几年,如今小蔡已经年过40,侄女也参加工作了,她的婚事依旧没有着落。
小蔡的爸妈逐渐放弃了女儿的终身大事,近两年他们开始着手张罗孙女的另一半了。
或许是隔辈亲的缘故,他们对孙女婿的要求极高,甚至超过当年为小蔡定下的择偶标准。
早些年哥哥没成家的时候,对她这个妹妹也是颇为疼爱的。
自打嫂子出现以后,哥哥对她长兄如父般的宠爱,就慢慢消失不见。
尤其是侄女出生以后,小蔡觉得自己连同爸妈的爱,仿佛也一起失去了。
NO.01
怎么说呢,其实她这么多年都没有离开家,一直跟爸妈生活在一起。
反倒是哥哥一家三口,至少半个月才回来一趟。
即便回来了,也是连吃带拿,尽管不是次次带东西回家,却从不空手而归。
不止如此,这么多年以来,爸妈在日常生活中对哥哥一家细碎的偏爱,小蔡都看在眼里。
在外人面前,爸妈一提起儿子、孙女,话题就滔滔不绝,到她这里却总是轻描淡写的、用一两句话就能粗略带过。
别看小蔡在外面大小也是个主管,不过内心里她还是个需要家人疼爱的小女孩儿。
只可惜,老爸忙着买菜做饭,老妈忙着老年活动站的事情,谁也不曾顾及小蔡的那点儿小心思。
去年老妈生病住院,里里外外除去医疗保险报销的大部分金额之外,小蔡总共往里面搭了差不多八千块钱。
事后哥哥问起,小蔡也老实地说了。然后哥哥就说怎么能让你搭钱呢,回头我给你。
这话说出来了,也仅仅是说出口而已,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小蔡连钱的影子都没见着。
这事儿小蔡的爸妈也知道。
当然不是小蔡主动说的,是她爸问的。她爸问完了告诉她妈,然后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同样没了下文。
这就让小蔡的心里不免有些别扭。
本来给老妈花点儿钱,小蔡并不心疼,她别扭的是,这件事情明明家里人都清楚,尤其是哥哥,还给了她承诺,怎么到最后就没人再提了呢?
她记得那次老妈住院,哥哥正好出差,嫂子忙于工作、侄女也没时间。
她们只是在老妈住院的时候来过一次,出院的时候接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出现。
而小蔡呢,她特意跟公司申请了年假来照顾老妈,算是又出钱又出力,结果都比不上哥哥出差回来探望老妈的举动。
在老妈眼里,儿子是放下工作赶回来看她的,这个想法把老太太感动得一塌糊涂。
同样在老妈眼里的小蔡,平常时间很充裕,不过是牺牲了年假而已,反正疫情当头,也没什么地方可去。
这事儿刚过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加让小蔡难以接受。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起因是嫂子的单位,在北京大兴给了优惠购房指标,哥哥特地打电话把这件喜事告诉了爸妈。
要知道,他们一直住在嫂子家在市区内的老住宅里。位置虽然很好,但是住房面积不大。
这回有了优惠政策,哥哥、或者说是嫂子,突然萌生了新的想法,周末一进门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跟老人商量。
他们说自己家的房子在二环内,地理位置优越不说,还是学区房,以后要留给侄女用的,自然不能动地方。
但是他们想将爸妈这套房子卖了,这样的话,只要再添一点钱,就可以换购一套大房子。
哥哥对爸妈说,你们辛苦了一辈子。以后咱们就一起住,只当是我们给您养老了。
爸妈互相看了一眼,问了问换购条件以后,慢悠悠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妈说:“你看儿子,现在这套房子位置也不错,虽然不是学区房,但是也在三环里,离医院、菜市场什么的都挺近,我跟你爸生活上很方便。
再有,换了大房子当然是好。不过,这房子毕竟是儿媳妇单位才有的优惠政策,这房子买了下来,怕是得写她名字吧。
我还记得这套房子,当初是用我和你爸两个人的工龄优惠买的,真要换房的话,只能还写我们俩的名字。”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似乎也没什么继续话题的必要,哥哥嫂子互相看了一眼,没有再说什么,吃完饭就闷闷不乐地走了。
他们商量这事儿的时候,小蔡一直在旁边坐着,听了这席话,她心里更加不是滋味儿。
爸妈话里话外、兄嫂言谈之中,从始至终,没有人提到过她一句,更没有人问她的意见。
她想着自己这么多年以来,照顾爸妈也算是尽心尽力,可以说给哥哥减轻了很多负担,帮他承担了很多责任。
结果到了最后,哥哥心里只有自己的小家。爸妈也是一样,他们只想到了自己的利益。
小蔡特别想问他们一句,如果购入大房子,房子还照旧写父母的名字,那么他们是不是皆大欢喜。
那么她呢?她住在哪里?他们考虑过她的情况么?
她越想越委屈、越想越难过,那种被家人抛弃的感觉一下子就涌上心头,刹那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难不成这就是远亲近臭的道理?
她胡思乱想了几天,越想越觉得心里堵得慌儿,于是找来老友倾诉。结果听了老友的烦恼,她心里更难过了。
NO.02
本来她一直挺羡慕老友的生活。
老友结婚数年,没有孩子。压力和负担自然少了许多,俩人一度把小日子过成了诗、简直是羡煞旁人。
现在小蔡却惊闻他们两个人已经分居了。
听老友细细道来,才知道分居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因为两个人感情出了问题,而是他们对各自爸妈的感情太深了。
老友的父亲前些年去世了,他们两口子跟母亲一起生活。老公不是本地人,父母一直在老家由兄弟姐妹轮流照顾。
生活本来一直都风平浪静,结果前两年她婆婆生病了,倒也不是什么急症重症,就是普通的老人病。
毕竟二老岁数大了,有点儿心脑血管疾病也正常。
不过就是在婆婆那次生病以后,坚持非要儿子回老家照顾她。其他的子女说接到家里轮流伺候,她也不依。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俩人商量半天,这么多年以来,他们一直未能在二老身边尽孝,确实是对他们心有亏欠。
就这么着,二人倾尽所有,在自己家附近又购入了一套小居室房子,想着这样的安排,两边老人住得都不远,方便他们一起照顾。
老友的妈妈没有什么意见,她的公婆却不乐意换个城市生活,哪怕这个城市是首都。
好说歹说,二老终于来京小住了一阵子,最后还是回去了。
临走之前撂下一句狠话:“要是你还认我们做爹妈,就应该在我们眼前尽孝,要不你以后就永远别回来了。”
其实她老公还有两年才到退休年龄,最终愣是为了爸妈,提前办了手续,回老家尽孝去了。
老友自己的老妈身体不太好,她不敢抛却北京的就医条件,带着老妈去外地生活,老公也不敢违逆自己爸妈的意思。
就这样,房子算是白买了。北京房价这两年一直在跌,卖了赔钱,租出去又舍不得,只好暂时在那儿搁着。
说句难听的话,只要两边老人一直都健在,他们两口子怕是很难团圆了。
三位老人加起来200多岁了,他们谁也没有为孩子们多想一层,生生把他们的小家给拆了。
小蔡本来还想从老友这里听点安慰的话,结果知晓了对方的处境,反而更加心塞。
回到家里,她连饭都没吃就躺下了。迷迷糊糊到半夜,她又清醒起来,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折腾一会儿 ,她觉得肚子有点儿饿,最后她决定起身去厨房给自己下碗面。
到了厨房,她看见冰箱门上贴着字条:“电蒸锅里有剩包子”。字迹是老爸的。
打开锅盖,包子的香气扑面而来,一闻就知道,是她最爱吃的韭菜馅儿。
吃着热乎乎的包子、喝着小米粥,她又恍惚觉得,其实爸妈一直都是爱自己的。
至于以后的事情,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知心话儿:
“世间尽是慈父母,呵儿护女言却无。儿女理应明之情,待亲年迈当反哺。”
其实这事儿吧也不必太纠结。人到中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小蔡的爸妈嘴上没提,但是心里未必没有考虑到女儿的未来。
仔细想想,我们的父母,已经为我们奉献了大半生。
很多时候,他们失去了机遇或者说实现梦想的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努力。
而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生活的制肘,不得已改变了人生轨迹。
这种改变大部分是与理想中的生活背道而驰的,所以才觉得遗憾。
直到他们老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反思,才开始真正更多地去考虑自己的感受。
当初受到的委屈越多,如今就越发觉得亏欠自己。因为觉得时间不多,才更想加快弥补自己的过程。
为人子女,我们能做的,除了理解父母以外,更多的应该是去包容他们。
就如同他们当初包容、照顾我们一样,他们老了,轮到我们付出的时刻到了。
生意营销3大宝:彩铃、定位、认证,一个也不能少,如有需要,添加 微信:xnc528 备注:3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lzz8.com/14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