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喜欢廖昌永唱歌,也有很多人喜欢听廖昌永的故事,因为廖昌永可以说是“寒门出贵子”的一个典范,他从四川一个农民家的穷小子,一路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职位,还迎娶到了一个和他的家世门第完全不匹配的、一个出身音乐世家的女孩儿,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出身山区的“穷小子”
廖昌永是我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演员,1968年10月,他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之中,还有3个姐姐,一家六口的日子过得不算太富裕,但也说得上是幸福快乐。
不过,在廖昌永7岁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这让廖家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母亲辛苦地拉扯着4个孩子长大。但是不管再辛苦,廖昌永的母亲都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所以她一直坚持供孩子们读书。
廖昌永也不负所望,一直成绩优异,不过,更为突出的可能是他在文体方面的才能。一方面,廖昌永体育成绩很好,铅球、标枪、接力跑的成绩都在全县中学生比赛中名列前茅,因此,他一度想要考取体育学院。
另外一方面,廖昌永从小就喜欢跟着村里的大喇叭或者是家里的收音机唱歌,不管是《我的太阳》还是京剧、黄梅戏,总之放什么他就唱什么,村里的人都说他是“小收音机”。
一次学校的文艺汇演,廖昌永唱了一首《那就是我》,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后来,廖昌永又代表学校去县里参加比赛,一举夺得了一等奖,一位音乐老师告诉他,他唱歌很有天赋,建议他改考音乐学院。
其实,当时廖昌永并没有系统地学过音乐,他不懂乐理,也不认识五线谱,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想要考上音乐学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偏偏就是这个建议,改变了廖昌永的一生。
廖昌永无疑是幸运的,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是成都的周维民老师,周老师不仅教学十分认真,还看他家庭贫困,免除了他的全部学费,最终,廖昌永在1988年成功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他也是那一年四川考区唯一考入上音的声乐学生。
村里人听说这个消息后,都感到十分高兴,纷纷夸赞他有出息,而廖昌永的母亲此时确实喜忧参半。儿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考取了音乐学府自然值得高兴,但高昂学费也让母亲忧愁。
家里东拼西凑,拿出了第一年的学费,廖昌永就这样背起行囊,孤身一人去往上海。
为了省钱,廖昌永到上海后舍不得坐车,就选择从车站走到学校,因为那天还下着雨,廖昌永怕雨水打湿了母亲为他做的新鞋,所以他脱下鞋子,赤脚走到了学校。
这就是廖昌永,一个和上海音乐学院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穷小子。
大学里的爱情
进入大学之后,廖昌永的“格格不入”更加凸显,众所周知,能够学艺术的,大多数都是家境还不错的学生,而廖昌永却是一个穷小子,他一个月只有60元生活费,还是三个姐姐省吃俭用、轮流寄来的。
廖昌永在很多时候都显得孤僻、不合群,因为跟同学一起吃饭,如果别人请客,那么他也得“回请”,可他又没有回请的能力,干脆就不和同学一起吃饭。
最为过分的一次,有同学在宿舍里丢了钱,就冤枉是廖昌永偷的,因为整个宿舍里只有他最穷。
这些“不同”让廖昌永一度非常自卑,他很少与同学打交道,只把时间花在专业上,似乎只有成绩比同学们都优秀,才能让他找回一点自信。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廖昌永的努力下,他的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不管是乐理、声乐,还是文化课,他的成绩总是班里最好的。
这样穷困的日子着实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张50元的汇款单,汇款单上的留言让他多买点菜吃,可汇款人一栏却是空的。
最初,廖昌永以为是哪位好心的老师看他生活艰难,对他伸出了援手,可他一直不知道是谁,只能把这份感激藏在心里,想着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他,把钱加倍还回去。
直到半年以后,廖昌永才发现是王嘉在偷偷给他汇钱——那时候,王嘉已经是他的女朋友了。
王嘉也是四川人,不过她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在廖昌永最为困难的时候,王嘉看上了这个穷小子,又怕伤害他的自尊心,只好偷偷给他寄钱,希望他过得好一点。
后来廖昌永回忆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王嘉会看上他,但他一直非常感激王嘉,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正是他最困难的时候,她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对自己伸出了援手。
王嘉会不在乎门第之见看上廖昌永这个“穷小子”,除了爱情之外,与家庭教育显然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王嘉的父母就十分开明,并不在乎门第差别。
此前,廖昌永并非没有谈过恋爱,但女方家长多半看不上廖昌永的家庭,认为自己的女儿绝对不能嫁给乡下的穷孩子,而王嘉的父母则完全不同。
廖昌永曾回忆过好几个细节,例如,有一年,廖昌永的家里实在凑不出学费,母亲就决定把家里唯一的房子卖了换学费,自己搬去和出嫁了的女儿一起住。
王嘉的父母听说之后,让廖昌永“别卖房子了”,他们不仅解决了廖昌永的学费问题,还说,有他们一口吃的,就有廖昌永一口吃的。
例如,有一次王嘉的父母来学校看望他们,发现廖昌永皮鞋的鞋跟都磨偏了,立即就去店里买了一双新鞋给他,令廖昌永十分感动,也感激不已。
后来,廖昌永和王嘉结了婚,为了家庭,王嘉选择在音乐学院当钢琴教师,不过廖昌永一直认为他的事业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他和妻子共同的事业。
因为每次演出结束的时候,就算所有人都在夸奖他,王嘉也会理性地指出演出有什么不足之处。
尽管这听起来有点“泼冷水”,但廖昌永也知道,如果所有人都在夸奖他,反而是危险的,只有知道自己的缺点,才能一直有所进步。
“中国更需要你”
廖昌永的成功,还离不开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他的恩师、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
从大二开始,廖昌永就跟着周小燕教授学习,老师在音乐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使他的音乐水平有了质的飞跃。1993年时,廖昌永还因为成绩优异,免试直升了周小燕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继续跟着周小燕教授学习。
廖昌永曾回忆道,他前前后后跟着周老师学习了将近30年,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不是单纯的师生之情,更像是“母子之情”,而他从周小燕教授身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
令廖昌永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共有两点。第一点是“要夹着尾巴做人”,这句话说起来很不好听,其实就是要求廖昌永做人要低调。
周小燕教授是一个待人很亲切的人,不管是对待外国专家还是学校的校工、家里的服务人员,周晓燕教授都一视同仁,总是笑眯眯地和人打招呼,很有礼貌地说谢谢。
在廖昌永从国外获奖回来后,周小燕教授告诉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夹着尾巴做人”,因为在一个人没有成名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人不打招呼,别人可能也不觉得有什么;
但如果一个人功成名就后,和熟人擦肩而过却不打招呼,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高傲”,甚至还会觉得这个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会令别人对你产生更多负面的看法。
第二点则是演出没有“大小”之分。
有一次,廖昌永要去一个小镇演出,因为舞台很小,廖昌永也没有太多重视,直到演出前一晚,他才想起来演出时间和与周老师约的上课时间重复了,于是廖昌永就临时打电话去和老师请假。
周小燕教授在电话里问:“为什么有演出却不和我说?唱什么作品也没有告诉我?”廖昌永随口说道,这只不过是一个小演出,言下之意是不必太在意。
就是这句话让周小燕教授难得“发了火”,她告诉廖昌永,演出不分大小,只要他站在台上就得对得起主办方、观众的信任,就算是在县文化馆演出,也要当成是在世界舞台上表演,如果“看人下菜单”,艺术道路一定走不远。
廖昌永说,那一次老师的教训对自己的触动很大,这加强了他对艺术的敬畏,也让他时刻牢记,只要出去表演,就得对得起自己的专业。
1996年到1997年期间,廖昌永多次在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各世界歌剧大赛等国际大赛中获奖,在世界乐坛引起了轰动。
当时,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著名剧院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在那个流行出国的年代,廖昌永确实是心动了,不过到底要不要出国,廖昌永还是想和周小燕教授商量一下。
老师希望廖昌永能够留在中国,因为中国观众也很需要优秀的音乐作品,但这一次最后真正说服廖昌永的,是上海市的一位老领导。
那位老领导说,出国只是让西方舞台上多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打工仔”,但在国内,有十几亿观众,有广阔天地,他劝廖昌永“扎根祖国,放眼世界”。
最终,廖昌永选择了留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但同时,他也是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专业歌剧演员。
从系主任到上音院长
廖昌永在专业上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同样也是极具创新能力的,过去,他曾将流行歌曲改编成为艺术歌曲,这在当时的艺术歌曲界可谓是“惊世骇俗”。
例如,廖昌永说,《征服》本身就像是一首张力很大的咏叹调作品,他的改编也真的让更多人听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征服》。
廖昌永说,意大利语里的“美声”一词,原本是指“美妙的歌唱”,因此不管是流行歌曲也好、艺术歌曲也好,都可以互相学习,只要能够打动人心,一样是非常美妙的作品。
随着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廖昌永也从普通的教师,升为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声乐歌剧系的主任。
在声乐歌剧系的美声教研室里,只有廖昌永一个人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但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容易自卑的“穷小子”了,反而还十分为这件事情自豪。
廖昌永说,他们系里的“海归”都是在国际上已经具有相当名气的歌唱家,但他们最后都被他“捞”了回来,成为了他们系的“金字招牌”。
例如,女中音杨光就是廖昌永在美国演出时,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回来的。同样被他忽悠回来的,还有男中音周正、男低音沈阳等等。
2019年,廖昌永升任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从此廖昌永身上的责任就更重了,压在他身上的不仅仅有教学任务,还有行政工作,上台演出这件事情在很多时候只能“割爱”了。
不过,廖昌永倒是看得很开,他觉得人到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年轻的时候多表演、增加舞台经验,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两者并没有什么冲突。
2022年,廖昌永又受聘担任上音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根据运营方针,上音歌剧院演出季分为春秋两季。
廖昌永表示,上音歌剧院希望推出高品质的精品力作,不但能够展示上音的教学、创作成果,更能够成为长三角,乃至全球的新作品发布平台。他希望,在上音歌剧院演出季中演出的优秀剧目,可以在全国展开巡演,让全国人民都能够欣赏到优秀的歌剧作品。
廖昌永的“雄心”还不止于此,根据计划,上海音乐学院的整体提升工程会在2023年全部结束,到时候上海音乐学会“打开校门、融入城市”。
也许在未来,会有更多人能够欣赏歌剧,让歌剧在中国有更大的市场。
生意营销3大宝:彩铃、定位、认证,一个也不能少,如有需要,添加 微信:xnc528 备注:3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lzz8.com/1118.html